查看原文
其他

家页观察丨那些睡不着的人群里,隐藏着万亿级的大生意

家页观察 家页 2022-03-17


「导读」84%的90后存在睡眠困扰,当黑夜侵袭城市,失眠已经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在千万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人们中间,睡眠经济悄悄崛起。这个市场是什么样的?未来走向如何?怎样精准对接这些需要睡眠的人群?





文 | 徐丹

图 | 丸婷


滴答,滴答,滴答…


平常微弱的时钟声音被黑夜放大了数十倍,在汪洋脑子里轰鸣。


他看了一眼时间,凌晨四点,还有三个小时就要起床上班。赶紧闭眼希望快速入眠,但越焦虑精神越亢奋,听任脑海里五光十色的想法旋转跳跃,闭着眼睛等天亮。


另一边,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琳琳凌晨一点刚刚回到家,微信工作群还在闪烁,讨论着即将举行的一个大活动。


已经疲惫不堪的她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回消息、想策划、刷微博找文案灵感,她看着时间从一点走到两点、三点、四点。


“有时候我会半夜惊醒,想起明天的PPT还没做好,然后再也睡不着。”琳琳说。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还有兴致做出如此凄婉感慨的川端康成,第二天不用上班。


现实情况是,即便失眠到很晚甚至一夜未眠,大部分人还是要全身心投入工作。


痛点即机遇。千万个无眠的夜晚,睡眠经济在悄悄崛起。


有专业人士预测,目前国内睡眠大产业市场至少在4万亿以上。在这个市场中,最核心的玩家是软体家居企业。


他们逐渐意识到睡眠这个痛点,也意识到数字化带来的失眠问题还是要用数字化的方式解决。喜临门、梦百合等已经推出智能化的床上用品,打出“邀您每天多睡一小时”、“零压重新定义睡眠”的slogan。


最具发展潜力智能床上单品包括智能床、智能床垫和智能枕头。其中,智能床2018年在美国的营销总额已经达到了20亿美元。



就当前市场看,这三种产品品类虽不同,但核心逻辑相似,都包括睡眠监测和睡眠改善。


睡眠监测是床上用品连接手机APP,用户可以看见自己和家人的睡眠时间、呼吸状况、心率、翻身次数等,APP自动生成睡眠改善建议,有一些品牌还会接入专业的医疗机构,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


睡眠改善方面,智能床的做法是可变形的床身设计和电动按摩系统。一般智能床都可以调节角度适应深睡、打鼾、阅读、观影等不同场景,并有按摩震动系统帮助舒缓身体压力。


智能床垫和智能枕头大多用材料改善睡眠。比如梦百合主打的零压记忆棉系列产品根据身体的不同着力状况设计,能够使各部位都得到智能试压,让人体在睡眠时保证最放松的状态。乳胶床垫和静音弹簧系统则有防螨和静音的效果。


在未来,智能床上产品还会有新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睡眠情况不同,需要的睡眠产品也不同,在这个讲究定制化消费的时代,睡眠也应该是私人定制的。



智能产品应该有一个个性化的选购系统,根据睡眠者的身高、体重和睡眠习惯提供专属的支撑指数、床架和枕头的匹配高度等数据,并推荐产品,由用户自主挑选。


进入大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床品牌舒福德目前就已经入住阿里智能卧室,支持天猫精灵声控。未来智能床的作用也可以不止于助眠,还可以加热、关灯、自动唤醒等,国外品牌chipper智能床就在织物里隐藏了一个传感器,能够识别你是否已经起身,除非你真的清醒了否则闹钟会一直响下去。更多的智能功能会更吸引消费者,甚至,未来智能床或许也会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


全自动化。睡眠监测的作用在于获悉数据后对症下药,单纯的的数据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未来的床上产品应该可以根据数据自动调节产品参数。


今年慕思寝具就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睡眠系统——T9智能床垫,这款床垫内部设有传感器和压力捕捉数据,能够根据身体压力分布、脊椎曲线、体动次数等自动进行舒适匹配度调节。


当然,这款智能床垫价格也不菲,售价86160。其他智能床和智能床垫价格也都千元以上或万元以上。


它们更适合有一定个人资产,受睡眠困扰的80后中产阶级购买。


80后之外,更庞大的失眠群体是90后。


丁香医生一次睡眠调查显示, 84%的90后存在睡眠困扰,90后也被称为最“缺觉”的一代。微博话题“90后成睡眠特困户”已经有2.9亿阅读。


但是大多数90后都没有能力为昂贵的智能睡眠买单,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低成本的睡眠神器。



据某电商平台统计,今年6 ·18期间进口助眠商品成交同比增长530%,市场规模超3亿元,90后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的人数超过了其他年轻群体的总和。


“睡眠神器”大致可分为睡眠监测类和助眠类。


前者以睡眠类APP和睡眠监测手环为代表。


在应用商店搜索“睡眠”,会出现蜗牛睡眠、白噪音、潮汐、小睡眠等数十款APP,其中下载量最高的达4.92万人次。


以蜗牛睡眠为例,这款APP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监测睡眠总时长、深浅睡眠比例、记录梦话和生成睡眠改善方案,此外还有商城链接蜗牛自营和第三方平台引入的助眠产品。


首页还有类似朋友圈的“睡眠社交”功能,睡不着的“眠友们”在这里分享他们的睡眠心得和梦话,其他人可以转发、点赞、评论,用户也可以查看好友的睡眠记录,送上问候。


和睡眠APP相似,睡眠监测手环的作用大多也是记录睡眠结构,跟踪分析睡眠状况。


助眠产品的类型非常多。


内服药物类的主要是褪黑素,和安眠药相比,褪黑素属于天然产品,作用效果没有安眠药强烈。助眠之外,一些褪黑素还具有抗衰老、美白排毒、疏肝解酒的功能。另有一类软糖类褪黑素,一般价格较便宜,带有水果口味。外敷类有止酣喷雾、失眠贴和舒眠凝胶等。


还有一类黑科技是采用纯物理疗法的“失眠仪”,原理是失眠仪可以产生微电流传导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神经细胞分泌与失眠、焦虑有关的神经递质,调节异常脑活动。


◎ 睡眠仪 / 图片来源:网络


智能灯也在抢占睡眠市场。只需开助眠模式,助眠灯便会同时开启助眠灯光、助眠音乐和助眠香薰,APP感应进入睡眠状态后会自动关灯,早晨则有模拟阳光、提神香薰和自然的唤醒闹钟。


还有防蓝光睡前玩手机神器、智能眼罩、助眠香薰等产品不一而足。


这些产品也有一些共同特征。


价格低。大多数产品价格都在500元以下,一些睡眠足贴价格只在60元左右,贴合年轻用户的消费水平。


宣传时更强调效果。智能床、床垫等产品在宣传时会着重产品结构和助眠原理,而这些助眠产品会更多强调睡眠效果,“当天见效”,最快甚至有“十分钟入眠”。


原理和使用方式简单。这些神器看似神奇,原理不外乎是药物助眠、电流助眠和人体感应,用户只需要戴在身上、握在手里或者内服消化便可以起效。



每一个特征都准确切中了那些无法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改善睡眠,但又希望迅速睡着的年轻失眠群体。


于是,当黑夜侵袭城市,无数失眠的人开始戴上睡眠监测手环、助眠眼罩,服下褪黑素、助眠软糖,享受着一场来之不易的睡眠。


目前,智能睡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非常小。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的统计,对智能床“完全不知道”的人占了68%。



助眠类产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但行业整体混乱,没有头部品牌出现。


怎样去推广睡眠经济?


◎ 睡眠2.0时代,让睡眠走出卧室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不仅阅读在碎片化,睡眠也走向了碎片化,很多时候人们都无法在卧室里享受一场8小时的睡眠。睡眠场景从卧室走向了办公桌、咖啡厅、飞机舱和地铁,相应的,整个睡眠行业也应该思考如何解决碎片化场景内的高质量睡眠问题。


办公室午睡就是一个极其普遍却又庞大的碎片化睡眠市场。


午睡枕、办公折叠床、三合一毛毯是这一场景中的网红产品,这类产品有两大特点:针对性强、收纳性强。


所有设计都是针对午睡场景。


以小米和8H联合推出的多功能午睡枕为例,午睡枕前端加厚调整出30°的倾斜面,保证趴睡时保持舒适的角度;插手有凹槽设计,底部留空,手臂自然放入凹槽处避免压力;甚至,枕头表面还根据人脸部与肩颈的生理结构,在趴脸区有微微下凹设计。


◎ 8H午睡枕 / 图片来源:网络


另有一些午睡枕带有可隐藏式的遮光帽和隔音耳罩,全方面保护睡眠。


收纳性强的特点十分适用于办公场景,并伴随着多功能设计。


一款售价279的折叠床,展开有近2米长,收起只有70厘米,背部有6挡可调节的角度,适用于读书、睡眠、小憩等不同场景。


三合一毛毯是指披肩、盖毯、抱枕三合一,产品摊开是可以穿在身上,可以盖在腿上,收起则是一个抱枕。


办公室之外,专注于火车、地铁、飞机等出行场景的产品还是凤毛麟角,等待企业发掘。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分析不同睡眠场景的痛点,针对性的设计产品功能,在宣传中突出强调这样的功能。


除了睡眠单品,还有一些企业打起了睡眠场景的主意,向人们贩卖“睡眠空间”。


美国谷歌办公室里有一个“午休豆荚”瞌睡椅,外观是一个未来感十足的白色座舱,使用者躺在里面可以避开外界干扰,并能设置定时,通过振动或灯光将其唤醒。和一般睡眠椅不同,这款瞌睡椅贩卖的不是椅子本身,而是密闭空间的午休时光,它按租金收费,每个月795美元。


◎ 办公室里的睡眠椅 / 图片来源:网络


雀巢咖啡馆也在跨界睡眠,推出“睡眠咖啡馆”,提供打盹套餐和睡眠套餐两种服务;美国床垫公司Casper开了一家“睡眠体验概念店”,店内除了全品类睡眠产品,还有9间独立睡眠舱,25美元可以在里面休息45分钟。未来,Casper打算让睡眠舱走进写字楼、咖啡馆、机场、学校等各个场景。


相关家居企业也可以考虑入局大睡眠场景,发展共享睡眠业务,将目前只存在于家居店中的睡眠体验馆延伸到大街小巷。


◎ 变“睡眠经济”为“睡眠文化”


在宣传上,企业也需要突破单一的产品思维,找到睡眠产品背后代表的睡眠文化,进行能够让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泛文化式营销。


Casper在销售方式上就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它曾举办过一次“午睡之旅/A Nap Tour”活动来宣传自己的泡沫床垫,Casper改造了一辆卡车,让卡车后部拥有四个双人午睡舱,它将这辆移动式午睡卡车开至了波士顿、华盛顿等七个城市,用户可以免费在其中的一个午睡舱中小小的打个盹。这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极高的讨论热度。



类似的营销活动还有船上派对、快闪酒店、“失眠陪聊机器人”等,Casper还推出了纸质杂志《Woolly》,围绕睡眠、文化、健康等话题进行内容营销。


这些做法都致力于让睡眠走出卧室,走进各种生活场景。


国内的蜗牛睡眠也在进行类似的营销尝试,它曾举办过“早起挑战计划”,还包下过北京地铁15号线一列车,发起“借梦告白,终结孤单”活动。


这些都是让睡眠经济出圈的尝试,也能给相关家居企业提供一定的思路,将产品打包成文化向年轻人输出。


比如以“午睡革命”为主题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午睡的重要性,也能增强相关产品的曝光度。


目前的睡眠经济市场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不过关、功能鸡肋、运作原理缺乏科学依据,更有甚者,损害用户身体健康。


网红产品最令人诟病的问题就是质量,在很多三合一披肩、折叠床等商品的评论区都充斥着“掉毛严重”“质量很差”的评价,让人对产品望而却步。


这种现象在呼唤一些对品质有追求,已经积累了不错用户口碑的企业入局大睡眠市场。


睡眠检测类产品的功能则比较鸡肋,且不说深浅睡眠没有科学依据。当我们打开APP,点击“开始睡眠”的按钮会不会像百米赛跑的枪声一样给人一种紧张感?这种迫切希望数据好看一点,带着压力的入睡真能助眠吗?


梦话社交版块无疑会让我们在入睡前多刷一会手机,这是偷走睡眠还是帮助睡眠?


睡眠仪、褪黑素等涉及到医疗和药物领域的产品,市场上鱼龙混杂,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真伪,不免病急乱投医轻信一些夸大治疗效果的无用产品。


相关医疗机构也曾建议过,褪黑素不能当药吃,作为保健品,它的治疗作用毕竟有限,长期服用会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但痛点又的确存在,这就在呼唤更加健康、规范、有效的睡眠产品出现,呼唤相关的行业规定出炉。


愿所有人今夜好眠。


END.


*本文由家页传媒原创出品,如需转载

  请添加微信【chuangxinjiaXMS】



  延伸阅读  


 

点一下,看见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